9月5日,在第十个“中华慈善日”到来之际,月浦镇公益项目(志愿服务+社区慈善)孵化基地在宝山区月浦镇友间公寓党群服务中心落地。
打造公益项目创新“苗圃”
近年来,月浦镇积极推进党建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围绕群众关切,不断创新治理手段,成功开展“社区公益基金会”等首创性探索,大力弘扬志愿精神,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文明、践行文明,让社区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同频共振,涌现了2名“中国好人”和一批精神文明先进典型。
月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,月浦镇公益项目(志愿服务+社区慈善)孵化基地成立后,不仅为公益项目开展提供了共享办公空间,更将发挥集培育扶持、资源对接、项目孵化于一体的专业平台作用,助力深化志愿服务、提升服务品质。
打造公益项目创新“苗圃”。 聚焦社会治理痛点难点,基地将重点培育一批创新性强、可持续的公益项目,健全准入与评估机制,强化需求导向和专业赋能,精准投放孵化资源,推动志愿服务与社区慈善双向发力、协同增效。目前,基地已试点培育为老服务、青少年关爱、便民服务、环境治理、健康帮扶5个领域的优质项目,未来将继续扩大社区慈善类项目的比重与能级。
构筑公益人才成长“阶梯”。通过全链条专业能力建设课程和资源对接机制,基地将推动项目与政府、企业、基金会和社区慈善资源有效匹配、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社会组织、社区工作者、志愿者、慈善力量等各类主体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。
搭建协同共治共享“舞台”。基地将坚持开放包容、互惠共享理念,积极推动跨界合作与经验交流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精品公益项目和慈善品牌,形成“月浦治理创新”集群效应。讲好月浦故事,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治理创新。加快推进知识输出中心建设,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和模式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工具包”与“案例库”,营造“人人参与、人人尽责、人人共享”的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氛围。
进一步深化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模式
月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孵化基地的成立也是推动党建引领下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模式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。
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,此前宝山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月浦镇探索推进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试点,培育发展一批社区志愿服务组织、设计实施一批有效志愿服务项目、形成一批实践案例。
庆安四村居委以“全域门责”为指引,以口袋公园为载体,组建一支懂自治、善自治的“幸福满格”自我管理志愿团队,开展绿化养护、环境整治和文化活动等志愿活动,及时发现社区周边安全隐患,强化网格志愿服务力量,优化网格治理水平。
乐业二村居委立足“一老一小一新”需求,依托“悦乐”工作室手工班,联动大手牵小手“青暖社区”项目与“月邻守望·蓝骑士社区互动”项目,构建全龄友好志愿团队,发动“蓝骑士”“社区小先生”等青少年群体,共同开展为老志愿服务。
月浦八村居委深化“健康+”理念,探索党建引领下“专业医生+医务社工+社会组织+志愿力量”融合协作模式,逐步搭建“家庭-邻里-社区”健康支持网络。通过医生专业指导与志愿者结对帮扶,将基础健康服务延伸至健康互助、心理疏导等医社协作领域,初步形成健康服务与社区治理相衔接的运作模式。
阳光锦园居委创新社区空间运营,以“美锦·悦家园”社区活动室为载体,积极搭建“达人点亮社区”平台,通过专业赋能、达人引领,试行志愿者团队“周末自主运维”机制,实现活动空间高效管理,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。
昱翠家苑居委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重点关注“低碳环保”“垃圾分类”等领域,整合“种植达人”“故事妈妈”等已有志愿服务品牌团队资源,组建“昱园”志愿团队,通过专业赋能,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服务能力。
接下来,宝山区将在月浦镇试点基础上,将党建引领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的新模式逐步推广至全区,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,更好凝聚服务群众,助力宝山“四个城区”建设。月浦镇将依托公益项目孵化基地,进一步推动“志愿服务+社区慈善”深度融入基层治理,激发社区内生动力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