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阳日报记者 郭凡 文/图
“感谢你们的耐心救治,让孩子重展笑颜。”近日,一名患者家属来到市中医院针灸科,送上一面印有“医德高尚医术精 关爱病患暖人心”的锦旗,表达对该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。
“前不久,我接到儿三科会诊通知,一名年仅11岁的孩子面瘫,询问能否治疗。我和主管大夫沟通后表示,孩子还小不太确定能不能接受针灸治疗。主管大夫说孩子特别文静听话,应该没有问题。随即我就马不停蹄地去了儿三科。”市中医院针灸科许誉坤医生说。
许誉坤为患者做针灸治疗
“孩子当时安静地躺在病床上,半边脸没有表情。她的妈妈在一旁如坐针毡,眼神焦灼。孩子左眼不能完全闭合,不时地看向妈妈又小心地盯着我,能看出心底是惶恐与害怕。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,我决定试一试。”许誉坤说,她一边慢慢掏出针灸针,一边耐心询问着小女孩发病经过,试图转移其注意力,余光看到孩子攥紧床单的小手在暗暗使劲儿以缓解紧张。许誉坤循着常法施针,银针细密地刺入面部穴位,孩子显出几分不适,也只是微微蹙眉,未曾哭闹。
一周后,孩子从儿三科出院后来到了针灸科门诊,继续进行针灸治疗。当时临近期末考试,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,许誉坤每天早上七点半便到达岗位开始给孩子治疗。每日针刺牵正、翳风、地仓、颊车等面部穴位,加上电针治疗促进神经恢复,且辅以闪罐温经通络,再用雀啄灸祛风散寒,调节面部气血。在治疗的同时,她还总是给予孩子温暖的鼓励:“这几天感觉怎么样?别担心,面瘫恢复需要时间,我们一起耐心治疗……”这份关怀,让孩子和家属对康复之路信心倍增。
经过几天的治疗后,孩子努力鼓起面颊,那被冰封的面部肌肉,终于微微地动了一下。“动了,动了,能动了!”孩子的妈妈激动地说。随着治疗的深入,孩子的眉毛能动了,眼睑也能闭合紧了……之后,随着考试的临近,许誉坤考虑到孩子家距离医院太远,每天早晨来回奔波治疗休息不好,便在考试的前一天,带着针灸箱登门为孩子进行了一次针灸。
在经历了20多天的治疗后,孩子脸上冻结的线条终于如春冰化水般解开,笑容也重新舒展开来。复诊那天,孩子母亲眼圈泛红,郑重地送来一面锦旗,金色的大字在晨光里灼灼闪耀,不仅映照着暖人心脾的感激,也承载着沉甸甸的医者使命。
“看着孩子重回那张天真的脸庞时,我更懂得了这面锦旗的意义。作为一名医者,患者的康复,就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。这面锦旗是信任,更是责任,它时刻提醒我们,要用更好的医术和更暖的心,去帮助更多人。”许誉坤说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