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截至2024年底,黄浦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44亿元,‘十四五’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长约4.5%;区域经济密度达到163亿元/平方公里,保持全市首位、全国前列;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,年均增长6%以上。”今天,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黄浦亮出了一组亮眼的经济数据。记者从后续现场采访中了解到:“十四五”以来,黄浦在城市更新、消费、民生服务等领域快速发展、亮点频现。
成片旧改收官,推动外滩“第二立面”华丽转身
清凉的晚风吹走燥热,音乐、啤酒与欢笑填满夏夜。在外滩·中央,百年建筑穹顶下,一场场艺术演出深度融入消费场景,打造了沉浸式仲夏夜派对,带来人气与消费活力。
中央商场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吴婷华介绍,外滩·中央开放以来,运营情况良好,整体出租率和开业率保持在70%以上,中庭开设常态化市集,且每季度进行美陈更新、举办市场活动,项目月均接待顾客超47万人次。今年6月,上海首个覆盖全市所有离境退税网点的集中退付点落地外滩·中央。
外滩·中央的艺术活动。海沙尔摄
在一个街区之外,城市更新项目——外滩·老市府(即黄浦区160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)还未完全开放,已成为多个大型活动的首选地。仅2025年上半年,就有2025天使投资大会、2025数字金融发展论坛、宝玑250周年庆典、ARTnews年度主题展等11场文旅商体展重要活动在此落地,可见市场对这里的认可。
外滩投资集团副总裁朱亦锋介绍,更新后的外滩·老市府在功能定位上聚焦“国际化”主题形象,按照70%高端总部办公,30%文化、公共空间、特色配套商业的业态定位,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经典新街区。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公区精装修工作,将于10月底前完成、实现开放。
外滩·老市府 海沙尔摄
外滩•中央和外滩·老市府是外滩“第二立面”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,华丽转身后成为外滩地区最重要的商业办公文化地标。
城市更新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。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的标志性地区,也是城区更新难度较大的地区之一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浦对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性更新改造从“第一立面”向“第二立面”纵深推进阶段,取得实效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介绍,黄浦在外滩地区率先探索实施“三师联创”机制,稳步推进外滩“第二立面”城市更新,实现近3600户居民居住条件改善、43幢老大楼产权归集。今年,外滩的01、02更新单元规划实施方案获得批复,03单元中的上海海关、浦发银行所在的184街坊已形成系统更新改造方案。
据悉,黄浦在2022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,也标志着上海中心城区持续30年的大规模成片旧改这一民心工程胜利收官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浦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.7万户以上。2023-2024年,黄浦聚焦“两旧”——零星地块旧改、旧住房成套改造发力,改造受益居民总量超过7000户。
《上海屋檐下——解放日报城市旧改影像志》摄影装置展 孟雨涵摄
八大消费引擎发力,变流量为留量增量
“2000平方米店铺,开业9个月销售额突破1亿元。这就是南京东路的魅力。”在位于南京东路上的名创优品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内,名创优品区域经理杨玉琳这样说。
作为全球首个场景式IP联名集合店,MINISO LAND全球壹号店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IP主题乐园,汇聚哈利·波特三丽鸥、迪士尼、chiikawa等众多全球知名IP,短短9个月累计发布超135个IP系列,包括12档全球首发IP。IP系列产品对销售额的贡献高达79.6%。“最近上映的好莱坞大片《侏罗纪世界·重生》的导演加里斯·爱德华斯,也到我们店铺来‘扫货’联名的恐龙玩偶。”
黄浦,集聚了外滩、南京路、豫园等众多城市地标,拥有庞大的游客消费群体。区内头部互联网平台小红书,每天呈现着精彩纷呈的文旅商体展等新消费方式。黄浦区区长徐惠丽介绍,“十四五”期间,黄浦注重以人为本,发挥这些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,持续挖掘消费潜力:打造青春经济新高地,开拓银龄经济新蓝海,激活节展经济新动能,释放赛事经济新活力,重塑演艺经济新场景,做强首发经济新引擎,培育甜蜜经济新热点,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。
如,打造青春经济新高地,黄浦引导支持商业企业自主更新,围绕二次元、潮玩、策展等周边产业,多点开花带动商业街区年轻化转型,目前南京路、淮海路、豫园三大商圈都集聚了青春经济的业态以及消费的人群。
开拓银龄经济新蓝海,聚焦老年人多样化消费需求,开展新的探索,支持第一百货打造“银铃俱乐部”,推出餐券、理发、脱口秀体验、兴趣课程等60余种服务,将传统商场变成了老年人需要的“无压力社交场景”。
把握入境消费新机遇。今年上半年,境外人士入住黄浦宾旅馆超94万人次,同比增长56%;率先实现“全市通退”,设置了全国首台离境退税自助开单机,完成全市首单支付宝国际版支付。黄浦离境退税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,上半年以来开具申请单超3万份,同比增长近300%,实现商品销售额超5亿元,同比增长126%。
南京东路 海沙尔摄
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筑牢“幸福根基”
上午11时,“苏河之眸”社区长者食堂迎来就餐的老年居民。“社区老年人凭证可享受4款老年优惠套餐:一小荤一素10元、一大荤一小荤一素14元、一大荤一小荤两素16元、两荤两素20元,干净实惠。全场菜品,老人出示服务卡还享8.5折优惠。”南京东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运营负责人王颖介绍。
南京东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紧邻苏州河而建,是一家“社区嵌入式”的养老服务中心。“把‘医、食、康、养、文、体’装进10分钟生活圈。”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莹介绍,这里有智慧健康驿站,有社区食堂、日托所、城市书房,有提供专业照护的长者照护之家,也有市民健身驿站、长者运动健康之家、“零距离”星荟厅等,楼顶更有“最美露台”,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共享空间。
不过,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氛围:满是熟人社区、代际融合的场景,让养老回归“烟火气”。城市书房、星荟厅常常可见学生、白领青年与长者混龄互动的场景;周边学校的孩子走进长者照护之家、日托所,“为长者读读书”“陪伴爷爷奶奶一小时”;食堂分时复用,在非餐点时段,老人可在此闲话家常、学生读书学习、白领青年线上工作,也成为开展各类活动、观影的场地,使长者、白领、孩童在同一屋檐下各得其所。
黄浦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显著的城区之一,60岁以上黄浦户籍老年人占比高达44.8%。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,徐惠丽介绍,老年群体是社会的宝贵财富,在促进社区和谐、营造社区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也是银龄经济的价值创造者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和照顾好这个群体,黄浦聚焦占比最高的老年群体,打造了“五边颐养”养老服务品牌——让黄浦老人床边有照护、桌边有食惠、身边有帮扶、周边有布点、手边有响应。
“十四五”以来,黄浦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用最好的资源、尽最大的努力为民生“加码” ,2023、2024连续两年获评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。如,黄浦教育事业优质均衡,成功创建上海市儿童友好先行实践区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,获批建设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实验区,让“学有优教”成为黄浦最亮的民生名片;养老服务提质增效,家庭照护床位服务总量全市第一,老年助餐服务“全区通享”场所达到63家;就业创业服务升级,构建“15分钟就业服务圈”,在全市首推“黄浦创卡”无忧创业通道,推动实现更加充分、更高质量就业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